八上 八下九上 九下
返回首页

怎样才叫做功

文件大小:0.01 MB 文件类型:.doc 运行环境:Win2003/XP/2000/9X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12-03-09 官方网址:http://jc.sstp.cn 下载次数:
课件介绍

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江铁铸

 

一、 课型课时

引导、启发、讨论;2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生活实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3.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掌握功的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测算.
 
三、 重点难点
功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怎样才叫做功”和“怎样测算功”这两大部分来学习有关功的内容.
“怎样才叫做功”:教材通过活动1,从具体事例出发,寻找共同点,巧妙地引出机械功概念,并由此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对物体施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从而将物理学中“做功”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严格的区分开来,正确建立了功的概念.活动2“力对物体做功了吗?”让学生把功的概念运用到生活实景中,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教材所取的素材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精神.
“怎样测算功”:前面内容都还是在定性的认识功,功的测算是将“功”的概念从定性提升到定量的过程,从后继学习来看功的测算是非常必要的.课本活动3“怎样正确地测算功”,选题很好,既强化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认识,又为计算的规范化作了较好的铺垫
 
五、 教学思路
功的概念比较抽象,教与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与点拨.教材安排的学习过程是合理的,用教材时,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对课略作了一点补充.
(1) 怎样才叫“做功”,先安排实验,体验“做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点明:这个过程,人在对物体“做功”.学生自己动手画示意图有三个用意:① 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认识;② 便于找共同点;③ 为规范题解作一铺垫.
(2)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以后,课本活动2中的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再逐个投影出来,鼓励学生围绕两个必要因素,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受力分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分析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弄清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位置变化情况,安排4个简单的习题作一下强化训练,进一步明确哪些力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才叫做功.
(4) 如何测算功: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得出功的定量计算方法.
(5) 功的简单测算: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题解的规范性方面要作出评价,提出要求.
教学中需要用的教具有:
教师: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小车、木块.
学生: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六、 教学过程
引言:物理学里,经常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更明确的说是“做功”,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做工”“工作”不同,有其特殊的含义.
1. 怎样才叫“做功”(投影)
(1) 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 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图1).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图1                                                    图2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如图2所示,投影)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物理学中说,力F对小车做了功.
[学生实验2] 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图3).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图3                                                               图4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如图4所示,投影)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物理学中说,力F对物体做了功.
(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2、图4,归纳一下,这两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得出:
共同点:①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② 移动了一段距离.
注:通过点拨,学生能总结出②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不同点:力的方向不同,一个是在水平方向上,一个在竖直方向上.
(讨论结束后,应向学生指出,这种在同类事例中,寻找共性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并顺理成章地指出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
(3) 做功的含义.(投影)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投影)
(1) 决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投影)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两例,分析做功的含义,找出决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应指出“两个必要因素”是指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没有做功”)
(2) 活动.
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送上来.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是否做功.
(3) 分析课本活动2(课本中图13-3),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
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再逐一投影出来,应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图(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的过程中,小鸟对虫子施加了向上的力的作用,虫子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该力对虫子做了功.
图(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人对油桶施加了力的作用,油桶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因此,推力对油桶做了功.
图(c):这一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杠铃从地面被举到最高点,二是杠铃在最高处静止不动.在前一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了向上的力的作用,杠铃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后一阶段,尽管运动员对杠铃仍然施有力的作用,但杠铃没有移动,因此,这一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
(4) 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 长在枝条上的苹果            .② 成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
  
图5                                          图6
③ 在光滑冰面上滑行的物块                  .④ 物体从光滑斜面上滑下.
    
图7                                                     图8
对这4个问题逐题投影,让学生分析,教师可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正.
3. 如何测算功(投影)
(1) 功的多少(投影后,让学生分析讨论)
如图9(a)所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了一定的功1W;如图(b)所示,如果用力把3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外力做功是多少?如图(c)所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外力做功又是多少?
图9
学生分析讨论后能得出:图(b),外力做的功是图(a)的3倍,为3W;图(c),外力做的功是图(a)的3倍,为3W.
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
① 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② 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③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④ 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 功的计算方法.(投影)
①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②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③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牛·米(N·m)或焦(J).
④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3) 功的简单测算.(投影)
① 如图10所示,请学生实际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1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目的:对做1J的功产生感性认识)
图10
② 图9(a)中,拉力做了多少功你能测出吗?请设计一简单方案探究一下.
(目的:a.进一步理解W=Fs; b.明确匀速的意义; c.为后面知识学习作一下铺垫)
③ 如图11所示,一人拉着重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如果拉力为500N呢?
图11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基本上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合理的评价后,强调解题规范化要求)
4. 小结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强调:① 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积累效应;② 1N·m与1J相等,是等价的.
(3) 强调解题规范化.
(4)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有什么新的见解,请大胆地提出来.
5. 作业
课本第48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题.
 
七、 教学体会
功的概念很重要,只有正确建立功的概念和理解做功的含义,才能学好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内容.
本节教学,学生通过动手体验(感知),寻找共同点,先确立物理学“做功”的含义(认识),指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安排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送到讲台来的活动.从生活的角度看,他在工作;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他没有做功.强化了学生对做功的含义的理解(理解).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功与日常生活中“做工”“工作”等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后来实例分析(巩固、应用)效果看,这一活动安排很有价值.当然,想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就完全理解功的含义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体会.
通过具体问题的对比分析,学生比较容易认可和理解功的定量计算公式.
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相关图片投影到大屏幕上,方便了学生交流讨论.
为强化功的概念教学,本节关于机械功原理没作介绍,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安排实验进行探究.最好在学习机械效率前,让所有学生都能做一做实验研究一下.
根据学生情况,本节教学我用了两个课时,从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课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课件。
☉如果这个课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课件,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询,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课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原创老师所有,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2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