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初中数学 > 论文共赏 >

例说构筑教学问题情境 营造主体积极参与氛围

时间:2011-05-05 12:52来源:本站 作者:张吉平 点击:

安徽省蚌埠第十一中学  张吉平

摘要:情境,又称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教学中,如何构筑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构筑  情境  主动  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观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充分肯定.作为理想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在数学建构活动中应具有积极主动的状态,饱满、高昂的热情.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愉快时,人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力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阻抑认知活动,会使智力活动迟钝、受阻.而构筑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情境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伴随物”.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构筑悬念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心理特点,一是激发学生全部注意力,对事物做出有效的观摩和思考,从而产生继续追索的兴趣;二是引起学生的联想,加速思维,把问题与各种相关信息串联起来.设置悬念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悬念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对事物关切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想法,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若能巧妙地设计悬念,则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2、构筑成功激励情境,诱发学生主动学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收获的喜悦激励人更加勤奋地耕耘.同样,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功感也会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为此,教师除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外,还应尽量将激励性评价手段实施到教学中,努力创设成功激励的情境,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潜在智慧和力量.


 

教师适时的激励,其“效益”胜过对学生的专门思想教育,甚至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用一些“你回答的很好”、“你的解法很巧妙”、“你的想法很有创见”等等语言去鼓励、开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感受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这种愉悦的心境无疑又会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3、构筑惊诧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反思
惊诧产生于意外,意外之事一旦发生就更加引人注目、促人思索.因此,教学中可以编选一些常规思维方法解决会致错的题目,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解法是错误的,使学生产生“竞有此事”之感,促其积极反思.从而为诊断学生掌握概念、定理、法则、数学思想方法中的纰漏敲响警钟,以奇制胜,打破思维定势的干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学生在惊诧中引以为戒,从中培养学生的慎密思维能力.

4、构筑多解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纵横联系,而且,同一对象又有者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由同一问题引起的联想具有多向性,能使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扩散,也就是说,一个习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抓住问题的多解性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能使学生的表现欲充分施放,有利于提高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应该再从另一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状态.在这些解法中汇集了大量的信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在和作学习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分享经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5、构筑问题情境转换  促进学生深层思维
问题情境转换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回忆、整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纵向深化、横向联系.从思维层面上讲:尝试多个情境下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感受数学思维的多维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选择的眼光、批判的思维去处理问题.
 

 
问题情境转换的设计,一是强化知识,从变换中提高命题的辐射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的功能性;二是发散思维,激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6、构筑多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不落俗套,新颖的开放性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这种开放性问题因其训练条件不全、结论不明而具有多重意义,从而能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主动探究,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内容相互联络、相互渗透,达到知识的深层次构建.
 

 
此类问题的探索、解答是思维综合运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显示了发散思性思维品质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在类比、归纳和联想基础上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7、构筑双构问题情境,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几何直觉思维能力是空间想像能力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常被人们视为创造力之源.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进行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完成知识点的迁移、重组,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有些问题暗合形的信息,形中又潜伏着数的因素,形成了数、形双重结构.由形思数,由数思形,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揭示某些被掩盖着的形或数的特征,促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地做出反映.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构筑双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合理地把式(形)结构转换为形(式)结构来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发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几何直觉思维能力,是空间观念、意识与想象力在处理数学问题的迁移与运用.因此,几何直觉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应贯穿于数学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

8、构筑合情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学习情感
和任何美感一样,人们对数学美的鉴赏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且,由于个性不同,对于数学美的标准与体验也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来说,数学美具有相对稳定的客观内容,这就是数学的对称性、简单性、奇异性和抽象性.由于数学直觉是对于数学对象内在的和谐与关系的直接的洞察,因此,对数学美的体验与追求有助于对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对此合情推理,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并同时获得数学公式简洁美的享受.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发挥数学美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构筑教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①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够得着”;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记专门为少数人设置;③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清晰,不要含糊不清造成学生思维混乱;④要注意时机,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⑤要少而精,做到引导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季素月编著      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唐瑞芬主编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张筱玮主编      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点击此处下载论文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12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