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落实“策略” 研究教法,变物理课堂生态高效

时间:2013-11-07 11:30来源:本站 作者:肖维忠 点击: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初级中学 肖维忠

我县教研室务实推行“126教学策略”,目的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把成长的体验还给学生,从而把孩子从“时间+汗水”的模式中解救出来,有力地促进学生学养全面发展,构建生态高效课堂。下面本人结合“126策略”的学习与实践,浅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构建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机制。

小组划分本着小组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均等的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座次以优差生相间分布为宜。

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其主要作用是组织或协调小组内的工作。小组长的产生方式可多种多样,学习成绩上游或者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也可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小组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如何运作,因此,课堂上一定要突出小组作用,课堂展示尽量以小组整体为主,小组评价也要尽量突出小组整体,只有老师处处让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小组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

小组之间如何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竞争?我的做法是:小组及组内同学的课堂表现用ABCD来评价,对一般及以下同学的主动表现,给予较高一级的评价以树立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评价由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课完成,一月一次阶段评比,作为教师展开针对性教学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优胜组加分表扬,较差组通过开座谈会,找波动性较大的同学谈话等形式来督促后进组学习。一学期一总评,评出优秀小组及组员,给予象征性的奖励。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的比学赶帮的氛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这一学习机制的运用,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合作、竞争的学习意识在提高,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养成,真正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真正做到了借学生自身的能力,内在的潜能,发展学习的天性,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自主学习,忘我学习,从而达到课堂的最优化!

二、投放任务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上每一节课前,以临沂市初中物理三五X教学策略为指导,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将课前预习的内容以自主探究题纲的形式印成学案发给每个小组。在设计内容时,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既要有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的问题,也要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总结的问题。

比如在复习“物质的密度”时,我设计了如下学案:

1、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分析比较,回答问题:

研究对象

质量

m/g

体积

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1

10

10

1

g/cm3

2

20

20

1

g/cm3

3

50

50

1

g/cm3

1

79

10

7.9

g/cm3

2

158

20

7.9

g/cm3

1

89

10

8.9

g/cm3

2

178

20

8.9

g/cm3

1

27

10

2.7

g/cm3

2

54

20

2.7

g/cm3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3、由实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2、(1)、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与 有关。

2)、公式: , 变形公式:

(3)、单位与换算:水的密度为 kg/m3 = g/cm3

练一练:《同步探究》P35 一、2

3、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体积为V1

③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二者总体积为V2

④固体的密度ρ= (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

2)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③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④液体的密度ρ= (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

在小组长及组内课代表管理组织和指导下,首先由每个同学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开组内交流,即相互讨论,展示自学成果,梳理汇总学习成果,要遵循“弱者优先原则”,让差生优先获得发言机会。最后,要对如何进行课堂展示进行任务分工和形式确定,并可进行组内演练。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时间要充足、放手要充分。互助作用的发挥是关键中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同学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落实等方面(优秀生要对差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帮促)。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巡察,对小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课堂展示交流,师生合作共建。

相信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小组交流想法和不同看法时,大部分是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学习差的同学基本不发言。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的方法是:组内的六个人,按反映能力的高低分别为6号,5号、4号、3号、2号、1号;交流讨论问题时,必须1号先发言,其次是2号以此类推,最后6号总结,这样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先发言,必须说出自己的看法,逼着你说话。时间长了,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开放的,可以随意的问老师,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认识。

对于展示出现的疑惑,我们一般不直接来给予解释,总是先让学生来给予指导,可以让本组成员来解释,也可以让其他组成员来解释。对于学生不能展示到位的知识,达不到的高度,教师的追问引导使学生加深认识,并一定要让有疑惑的小组或者学生本人甚至是其他的小组和学生,再次对这个问题回答、阐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理解。

展示的方式有多种,我常用如下方式:小组个人上台展示,小组多人共同展示,个人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展示进行评价展示等等,展示应在教师统筹调控之下,让各小组有同等的展示机会。

在整个展示环节,教师可随即板书提纲和要点,展示完毕,完整知识框架呈现于黑板。注意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应注意教学流程、进度、秩序的调控,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2、注意解决好有些优等生反复讲解多遍,后进生就是不能掌握或个别优等生不愿意出力,认为这样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的问题。

 

四、研究教法、注重细节,变物理课堂绿色高效

1、精心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新奇直观的课堂实验、歌曲以及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等作为新授课的引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做功了吗”的引入,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认真做活动:用手举凳子不动3秒钟。然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刚才做的活动很好,可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尽管出了很大的力,却是“劳而无功”,这是为什么呢?物理学中什么叫做功?怎样才算做功?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但切忌呆板,千篇一律的引入法。

2、注重过渡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巧妙的过渡可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使教学脉络联通,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而且能使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缩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压强”一节为例,在建立完压力概念后,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对三角板施加压力,引导学生过渡到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压力小桌实验,学生总结出结论后,让学生分析: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哪一次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哪一次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从而过渡到压强,在得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后很自然过渡到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3、做好探究实验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实验的教学。凡是课程标准中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这些实验必须做。除此之外,为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实验。经常鼓励学生们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我们身边有好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用来充当实验器材,如铅笔、直尺、水、纸张、乒乓球、书本、文具盒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得到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手脑并用的能力,全面细致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验技能得到发展;在实验中,同学之间配合、讨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特殊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利途径,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景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实验室中不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把理性教学变为感性教学,使物理课堂的学习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就比课本的图片提供的信息容易掌握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注重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由于物理学与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进行调查、交流。例如:在学习了电功率后,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看看铭牌中的电功率是怎样标记的,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分别是多少,估算每月使用的电能和电费,与实际电费作比较,根据自己家中的用电情况思考节约用电的途径,提出节电措施。把这些现实中的物理问题用于课堂交流,将大大拉近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距离。

鉴于此,只要我们遵守教育规律,注重教学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态、有趣、高效!

以上是本人落实“126 策略,尽力构建绿色生态高效课堂的一些粗浅思考和做法,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点击此处下载论文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