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 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初中数学 > 教材简介 >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时间:2013-12-09 09:57来源:本站 作者:教材服务中心 点击: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新时代数学》编写组

 

全书共需约70课时,具体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约20课时)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约9课时)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约20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 直线与角(约16课时)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7课时)

数据是收集;数据的整理;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一、教科书内容的主要变化

1.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和增加的内容

(1)删去“有效数字”概念.

(《课标实验稿》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概念。《课标》了解近似数。)

(2)增加“线段的和差”。

(《课标实验稿》没有,《课标》中增加¡°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增加等式的性质。

 (《课标实验稿》中没有,《课标》¡°掌握等式的性质¡±)

(4)增加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

 

2.  根据《课标》精神,修改的内容

(1)《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为落实《课标》精神,在代数教学中贯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其中方程和不等式是最好的内容载体。《课标》中提出“掌握等式的性质”,教材中增加等式性质“对称性和传递性”。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过程,就是不断应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过程。增加这部分内容也使原教学中易混淆模糊的部分得到清晰(如解方程和几何证明中经常使用的依据“等量代换”的实质是什么?其实是“等式的传递性”(欧式公理的第一条))。

(2) 为落实教材内容的编写符合科学性中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次对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做了较大的修改,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三个部分。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 为落实《课标》“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对统计部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分别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分析样本数据对总体作出估计”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七上和八下。 七上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对小学所学的统计知识的回顾、整理和提高。八下中“分析样本数据对总体作出估计”估计总体的特征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这样的安排使内容脉络清晰,突出了统计思想。

2.  根据《课标》精神,修改的内容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增加“综合与实践”— 一次方程组与CT技术

 

七上教材内容及编写主要变化

内容
原教材
修订后的教材
变化意图
有效数字
在1.7节近似数中
删去
《课标》中删去
线段的和
根据内容的逻辑要求,沪科版教材原来就有。
这部分内容更注重说理
《课标》中增加
等式性质:
对称性、传递性
     没有
      增加
《课标》增加,落实《课标》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将一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分
合在一起
分在同一章的几节中
根据几年实验的反馈意见和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元一次方程组
    没有
    增加
《课标》增加的选学内容

 

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注意与前面学段的衔接(三个理解)

有理数 注意与以前的数及运算作对比,在小学对“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新内容,体现数的扩充的合理性,运算的一致性。负数,加法,加法运算律

琥式的加减 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引出单项式等概念,合并同类项等在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研究。

%元一次方程 注意在前面学段基础上发展,更加重视模型思想,解法讨论重视算理和程序化。

直线与角 开始系统学习几何,相关概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

注意本书的基础地位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七~九年级的基础内容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在¡°数与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

“直线与角”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开始。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分析数据进行估计的基础。

琥含的思想方法也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模型思想、归纳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

编写时重视基础地位  

七上教材内容体现从数字到字母、算术到代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变化,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作用。

 

2. 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尽可能从学生了解和熟悉的现实生活、科技、学习实际为背景材料出发引进新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有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现模型思想。  

•“有理数”中,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出发引入有关内容,体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有理数加法
 求0度冷藏室两次两次改变温度的结果 
 
 
有理数减法
计算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

•“一元一次方程”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始终

椥理问题   93页例2行程问题

几何问题   93页例1(1)体积问题

经济问题  95页例4销售中盈亏

三农问题    95页例3问题

堥款利息问题   95页例3问题

中外名题  部分与总体的比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匥育问题  107页例1足球赛积分

“直线与角”中,注意揭示几何图形基本概念源于现实世界的抽象性特点

本章引入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几何图形---点、线、面、体、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这些概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几何概念,必须注意这些基本概念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初步了解这些概念的抽象性特点,从而初步能用几何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章头图    第1节开头

点、线、面、体的关系    练习、习题中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用什么方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思考方法,从学会思考逐步走向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教科书编写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落实的主要任务。
• 在“有理数”一章,教科书以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通过不同栏目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在领悟有理数概念、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内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概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 观察、思考、交流、归纳栏目
从观察入手,提出问题;
通过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反思加深认识;
通过探究探求结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展开时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全书渗透许多数学思想方法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思想;
•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阅读与思考:归纳推理)
•“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
•“一元一次方程(组)”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中的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消元的方法。
‥渗透   小结中出现数学模型
 
 
“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5.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
•      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现代科技中的工具作用
•      数学史的介绍,数学文化的熏陶

 


 
…………
…………
…………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69)
61.6%
踩一下
(43)
38.4%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