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 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初中数学 > 教材简介 >

研究《课标》和教材,落实“四基”和“四能”

时间:2013-12-18 15:08来源:本站 作者:教材服务中心 点击:

研究《课标》和教材    落实“四基”和“四能”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子华
 
一.认真学习,把握《新课标》精神实质
《新课标》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的行动纲领。
《新课标》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内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课程内容,绘就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蓝图。
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可以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方向、有高度,是近期教学改革、教师研修和教研工作的重点。
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
注意研读:将新、老课标进行比较,《新课标》解读,专家、学者、教师的学习体会。
《新课标》的特点,主要变化、变化的背景和意图。
专题研讨:理论上的探讨,结合案例解读
目标:更新认识,更新观念,形成本土的解读专家,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水平。
 
《新课标》的特点
强化了中国特色
突出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国际视野
重视反映数学学科特点
贴近教学实际
注意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新课标》的精髓
数学教育观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功能
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两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基本思想应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过程性目标实现的标志是学生形成基本的活动经验”。
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涵和明确价值取向。
情感态度方面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核心概念
符号感修改成符号意识
统计观念修改成数据分析观念
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等体现数学课程内容的数学本质,明确提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要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并举,运用于探究活动之中。
 
可喜的变化
实施建议更符合数学教育的特点与实际,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并对教师的角色提出具体的要求,更具指导性。
 
二. 总结反思,明确前行的位置
十年课改,我们迈出了一大步。反思教学,总结课改的现状,明确现实的教学和理想的教学之间的距离是继续前行的必需工作。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前行的方向更准确,步子也会更大、更坚定。
 
良好的变化
教与学的方式的有较大的变化。
学生问题意识和交流讨论的能力有所增强,统计观念有明显的提升。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得到了激活,教学中重探究、交流,教后重反思。
评价方式的变化。
 
存在问题:
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压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缺乏问题意识,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重视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重结果轻过程,损害数学思维过程的完整性,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题教学注重“题型+技巧”,学生机械重复、模仿记忆,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思维发展迟缓,并导致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缺少归纳、抽象等活动,对培养学习习惯、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等不利。 
 
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学科知识
理解教学
教学技能
主要集中反映在实践层面上,即有认识,但不知如何行动,如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三维目标?如何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如何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 勇于实践,让理想成为现实
大胆实践、在改革中前行。
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是我们教师、教研员应有的自觉行动。
“一个主渠道”、“三种方法”
“一个主渠道”是指课堂教学,一切理念必须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种方法”是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是课改中的经验。
 
具体落实在:
课堂内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具备计算、推理论证、画图等基础学力,还要有善于搜集、处理信息,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标》的总目标:通过数学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四基”和“四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即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创新意识。
《课标》对教学内容不仅提出认知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还提出过程性目标(经历…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为什么提出过程性目标? 过程达到什么目标?
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四基”也是过程性目标。
 
避免教学实践中的形式主义,教学过程要从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中心,就应“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
例1:对正数和负数的教学理解。
例2: 数轴概念的教学设计
内容和内容分析
内容:数轴的概念,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内容分析(1)为什么要引入数轴?将数在直线上直观有序的表示出来;研究运算的需要。(2)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产物。使数的语言得到了几何解释,数有了直观意义,有助于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或结论,如相反数、绝对值等。(3)由于数轴形成涉及到三要素(原点、单位、方向),因此,数的概念与位置、方向、距离这些几何上的概念相统一。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
教学难点:数轴“三要素”与数集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计:问题情境下的三次概括。
理解学生: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经验进行延伸。
理解教材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
培养学生“四基”和“四能”,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个理解”的内涵: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中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教学重点的知识;学生数学学习难点的知识;关于重点知识的教学解释的知识;关于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的知识;等。特别是,“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效果。
 
理解学生:学情分析(前测、访谈)。
理解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编排意图。
理解教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与要求。
 
基于对课堂教学改革丰富经验的概括,有的学者提出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起码要符合以下五点要求:
设置问题情境
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文化驱动
数学模式变换
数学实践应用
源自《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裴娣娜
需要反思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四基”、“四能”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
 
四.以主题活动研究教学,扩大课改成果
同课异构
探究学习
统计教学中如何设计实践活动
几何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及其培养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研究
通过有目的的主题研讨活动,研究教与学的形式,分析教学合理性的深层原由,提出教学建议。将成功教学的经验通过主题活动,辐射出去,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4)
66.7%
踩一下
(2)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