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初中数学 > 论文共赏 >

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路上积极探求

时间:2014-02-12 09:42来源:本站 作者:何承全 点击:

 ------写在安庆市八年级数学教学调研之后

安庆市教研室   何承全

本学期,安庆市初中数学教研的一项主要而繁重的任务“八年级数学新课程调研”已顺利完成,本次调研活动共在七个学校进行,历时四个月之久。从总体看我市初中数学教师正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路上积极探求。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课堂上得以真实的体现。夏迎春老师的数学实验基于学生的具体操做,鼓励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利用函数建立模型并解快问题,真实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李运莲老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完成预习卡的前提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宋瑾老师在学生充分动手操做、画图后让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绝大多数老师的课堂巩固的分层分类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2、教师的中心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有效的“导”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已不再存在,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答疑者。七中宋瑾老师在组织“SAS”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判断,在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时,仅满足①只有一个元素相等、②只有两个元素相等、③有三个元素相等,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是否与原三角形全等?这是一个有效的指令,一个内涵丰富的指令,一个让学生都有事可做的指令,是一种高效的“导”。当然,在探求有效课堂的路上,老师们往往在“何时导?怎样导”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时,没有能抓住学生的多种证法去引导学生发现,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失去了一次观察、分析、归纳的机会。

3、教师们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尽力追求数学课堂的高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基本条件,从七节课来看,这一点老师们都在践行,并尽力使其合情合理,大多数老师已把这种理念应用于常态化的教学之中,除此而外,一部分教师还在追寻更适合于学生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难能可贵的。石化一中夏迎春老师把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大胆的引进课堂,使得45分钟的效益扩展到45分钟之外,是一个全息化的教学,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太湖三中的李运莲老师在课题的引领下,尝试“471”教学模式,有效的把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反思等形成一体,创设了一种高效的大数学课堂。在调研中,虽然也还存在少数以讲例题、练习题为主要任务的现象,但相比以前大篇幅的“讲练”已有了一些进步。

4、在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学情的研究上,我认为老师们还有许多可以探求的空间。老师首先要正确的高层次的理解数学,才能更为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掌握数学。比如,对角平分线的研究,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概念、图形、表示法、画法、性质、判定、应用等方面去研究,因为这是研究任何一个几何图形的必经之路,不管你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情景、什么例习题你都必须让学生按照这种认识图形的思维习惯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因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打破数学的自然规律。

学情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任何脱离学情的教学都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把查看学生的作业和平时测验的试卷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旨在观察老师们在学生训练环节是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几乎是所有的学校都采用两套作业制度,练习本和“基础训练”,练习本主要都是课本上的习题,当然两套作业是合适的,从量上讲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但由于每个学校学生本身就存在差异,可“基础训练”每个学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不合适了,尤其还有一些本不该学生现阶段就能掌握的问题老师也没有及时的删除或提示,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并且达不到了解学生的目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是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体现,在此方面老师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进行一些研究。

5、面向全体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没有当堂的及时反馈,面向全体就只能是空话。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师们也在尽可能多的调动绝大数的学习热情,每节课的课堂提问或上黑板板演率均超过60%,这是好的现象,是值得肯定的作法。但如果一节课结束后问老师们一节课的效果到底怎样,可能就不太好回答了,最多只能说:“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板演的情况看,这节课的效果是明显的”,等等这之类的评价用语,其实这种回答我们自已心中也没有底气。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尽管提问率高达60%之上,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一节课根本就没有动过,既没有动过口,也没有动过手,即便是在太湖三中的老师的“471”教学法中,参予的学生可以说是100%,但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下来到底是否达标也没有办法清楚的知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每节课的内容不是太多,要求的层次性也比较明显,如果能用上3-5分钟进行一个小测并及时反馈结果应该会是很有效的作法,这样首先保证了每一个人都“做”了,长此坚持自然会督促每一个人都“学”了。

6、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老师们尽可能多的创设有关联的适当的情景,并当堂把学生所学及时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这些做法都是好的。夏迎春老师能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球落地反弹的高度实验,引导学生体会高度的变化规律,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处理实际数据的方法,尝试用函数处理数据的可行性,……,这是一个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全过程,是一个高效的过程。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老师们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有偏差,好象只有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才算是活动经验,其实数学中的一些思维活动更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能使得思维活动达到高效。比如,“SAS”的形成,学生通过充分的画图,积累画图过程中体验到的唯一确定,方能更好的得出结论,这种过程不是多媒体的播放能替代的。再比如,学生易犯的错误也只有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的暴露出错误并经历纠错的过程后,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从本质上理解错的原因,从而有效的改正错误。

八年级数学调研暂告一个段落,从本此调研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老师们都在积级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为之付出了坚辛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很高兴的发现了一些被老师们重视不够的问题,这正是我们调研的目的所在,也正是因为还有一些问题,我们以后的教学改进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013.12.31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