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 9年级
返回首页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文件大小:0.06 MB 文件类型:.doc 运行环境:Win2003/XP/2000/9X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2014-03-06 官方网址:http://jc.sstp.cn 下载次数:
课件介绍
【课    型】  新 授 课  
【课    时】  一 课 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学的第一节,教材重视与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注意利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的概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抽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内容呈现多样化。
本节是以“提出问题”这一要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课。在知识内容上则是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问题。本节分为两个板块: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每块都是从问题开始,运用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联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本节课知识、问题、实例都贴近生活,源于自然,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敢于提问,勇于实践,积极回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重视实验研究。通过学习,使学生领略到声音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引起对声现象的好奇心,激发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学情分析】
本章知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涉及过,学生在生活中熟知大量的声现象,已有“声音与振动有关”的体会。但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声音怎么传播的”等并不清楚,对声音在生产及技术中的应用,还很陌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声音的传播依赖一定的物质,这是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的,它需要借助于实验和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入手,通过比较、概括、归纳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因此,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学习声的知识是没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3)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有关,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培养学生使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工具进行简单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练习“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及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教学器材】
教师:小闹钟或发声门铃、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音箱、泡沫颗粒、音叉、烧杯、水、铁架台、粘线的乒乓球、自制土电话(中间线约6m)等,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小鼓、薄钢尺、音叉、小闹钟或发声门铃、透明塑料袋、烧杯、水、自制土电话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学生熟知的歌曲,欣赏音乐,创设情景。
 
一、情境引入
视频播放:潺潺流水声、悠扬琴声、小鸟鸣叫、昆虫叫声……等。(可自己事先录制)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你还能列举出或模仿发出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     多位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你会提出哪些关于声的问题?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声的问题?请勇敢举手,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回答:     多位学生回答。
教师有选择的记录:
归纳板书出这节课解决的两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视频播放多种声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声现象、模仿发出不同的声音,在于活跃气氛,让学生放松,为下面学生提出问题做准备。便于引导学生勇于参与,积极回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重点训练环节——“提出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实验——发出声音。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发出声音,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设计的多。同时注意观察并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实验时提示:发出声音即可,声音不要太大,影响别的组的同学思考。)
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巡视、发现并默默记录。
展示实验——归纳结论
教师:请一个组的同学介绍你们小组设计并做了哪几个实验,实验是怎样做的,听到声音的同时还观察到什么现象,你们小组归纳的物体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请一个小组推荐的同学回答:
敲课桌、敲小鼓、拨橡皮筋、拨钢尺、拍手、自己说话……等等。
实验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展示不同学习小组的发声设计,后面的小组展示不同的设计。
教师:当发声体振动停止,还有声音吗?
演示:敲击音叉发声后用手握住音叉前端,倾听声音。
学生实验感受:……
归纳总结:实验表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发声体振动不明显,我们可以想法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下面老师演示几个实验证明发声体振动发声,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演示实验:
(1)音叉振动——能听到声音,但看不见音叉的振动。
(a)将发声音叉前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振动音叉使烧杯中水花飞溅。
(b)用发声音叉前端触碰铁架台上吊挂的乒乓球,振动音叉使乒乓球大幅摆动。
(2)正在发声的扬声器——能听到声音,一般看不见振动。
将发声扬声器纸盆中撒上泡沫塑料球,观察到泡沫塑料球随声音而振动,声音越大,振动越明显。
(教师演示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发声的理解)
课件介绍:乐器通过振动发声
(1)打击乐器:鼓、锣、钹等,是由鼓面、锣面、钹片振动发声。
(2)弦乐器:二胡、京胡、马头琴、大提琴、小提琴、琵琶、钢琴、扬琴、古筝等,是相应的弦振动发声。
(3)管乐器:笛子、萧、唢呐、小号等,是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学生举例: 学生再举出不同发声体振动发声的例子。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
视频引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宇航员翟志刚出仓视频,他与飞船内宇航员通过宇航服内无线电通话。 
思考:视频中为什么宇航员距离较近却要通过无线电通话?我们在生活中交流,声音是怎样传播到你的耳朵的?
演示实验:在玻璃罩中放一个发声的小闹钟或发声门铃,将底座放在泡沫板上,密封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注意比较随抽气的进行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开始时声音就较小。由于底座固体传声,加之密封可能不严,抽气时声音变化不大。实验时,将底座放在隔音较好的材料上,并密封严密,用大抽气机或冰箱压缩机抽气,用话筒将声音放大,效果会更好。该实验也可以分组实验:将大集气瓶用橡皮塞密封,吊挂发声门铃,用大针筒抽气,观察、聆听发声门铃的声音变化,效果也很好。)
学生回答:   玻璃罩内气体越少,铃声越小。
教师:假设玻璃罩内气体完全抽净,抽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解释刚才视频中为什么宇航员距离较近却要通过无线电通话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回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提出问题: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能否在液体、固体中传播?说出你的猜想。
学生猜想:  多位学生回答……
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利用你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设计的简单且效果明显。
展示实验:展示一个小组的实验设计。
展示其他小组不同的实验设计。
如:液体传声——将发声门铃用塑料袋密封放入盛水烧杯中。
固体传声——土电话一端轻声说话,距离较远的另一端听声音;或一人左耳贴紧桌面,另一同学轻敲桌面,也可牙咬钢尺或铅笔,用手轻敲尺子,聆听声音。
 进行实验:各学习小组,根据刚才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注意观察现象,聆听声音。
找两个同学在教室内做土电话实验。运动轻声说话,远处另一端用耳听声音。
小组交流:从这些现象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收集信息、总结归纳:
提问几个小组,做了哪个实验,现象是什么?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多位学生回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举例:    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实例
 教师总结、板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
课件介绍:
人耳的结构,简介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听到声音的
(用课件简单介绍,更直观、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声速:
视频引入:雷雨片段——看到闪电后,过一会才听到雷声。
思考: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后听到雷声?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340m/s ;  一般:v固> v液> v气 。
3.回声:
课件介绍: 回声的产生条件,以及回声的利用。
(用课件简单介绍,简洁、实用,便于学生的理解,省时,高效。)
趣味物理: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天坛的声现象
 
三、知能应用:
完成课后作业的2、3、4、5题,并小组内交流。
反馈、点评。
 
四、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回答:多名同学分别回答这节课的收获。
 
五、自我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自我评价题。
反馈、补偿。
 
【自我评价】
1.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
2.在太空舱内的宇航员们交谈时,不需要借助通信设备,是因为太空舱内           。而在太空舱外,宇航员们交谈时,需要借助通信设备,这是因为                                      。
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若海面上发出声音信号传到海底后,经过4s接到回声,则处海洋的深度为          m。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液体中的速度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发声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不停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实验有(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了水花
B.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的对话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降低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板书设计】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课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课件。
☉如果这个课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课件,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询,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课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原创老师所有,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上海科技出版社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