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动手做实验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车敦富 一、课型课时 实验与讲授;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为以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以及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物理的高尚情操. 3.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总结,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树立物理知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科学观;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难点: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节可分为两个单元、三点内容:演示实验;测量长度及测量时间.本节的引入新课就是演示实验,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物理世界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这里的物理现象应贴近生活,使学生有亲近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打消了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本节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常识,简单而容易接受,只要教学得当,不难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五、教学思路 教材是本着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思想理念而设计的,充分体现了三维课程目标,与传统教学主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学中不能走老路,不能认为本节就是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定要注重对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求知欲的激发,使物理课堂丰富多彩,使学习环境轻松和谐,使学生感受到师生间、同学间的平等、融洽.内容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入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感与兴奋感,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这一节是实验的启蒙课,而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通过亲手做实验而获得新知识,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同学们大胆猜想,敢于怀疑,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具与学具:磁铁、铁钉、铁片、塑料片、装水的玻璃杯、纸条、能自由改变角度结合在一起的两平面镜(可自制)、直尺、卷尺、三角尺、停表、机械表、电子表、试管与水、小鱼、酒精灯. 每位同学自备:一把直尺、一只电子表或机械表. 六、教学过程 1. 神奇的物理现象 [演示1]隔掌吸钉.隔着手掌用磁铁吸引铁钉,然后在磁铁和手掌之间隔着铜片、铁片、塑料片,观察现象.我们将会看到仍能吸引铁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2]纹丝不动.在玻璃杯中装半杯水,放在水平讲台的纸条上,开始我们慢慢拖动纸条,将会发现杯子和纸条一起运动;然后把杯子放到桌子的边沿,我们迅速抽动纸条,会看到杯子仍停留原处,纹丝不动.请几位同学也试一试.(此实验简单易做,可促进学生产生求知欲,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演示3]成像奥秘.将两面平面镜互成直角竖立在水平桌面上,中间放一个玩具木偶(注重趣味性,形象生动),在镜中会看到三个像,这是为什么呢?改变镜子的夹角,我们会发现成像会更多,这又是什么原因?(这个实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演示4]安然无恙.在试管中装适量的水,把小鱼放入其中,把试管倾斜放置,用酒精灯给试管上部加热,过一会上面的水沸腾了,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鱼安然无恙.(这个实验趣味性强、生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工具与单位. 展示:直尺、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 1km=1000m;1m=10dm; 1m=1000mm;1dm=10cm; 1mm=1000μm;1cm=10mm; 1μm=1000nm. (2) 动手做实验. 首先让同学展示自己所备的直尺,并说出测量范围与分度值.然后用各自带的直尺测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各测量3次,列表记录下来(课本是新的,便于测量,器材随手可得,有亲近感) 次数物理量123平均值长l/cm宽b/cm (3) 请一部分同学报告他们的测量结果. 这里肯定有所不同,有的同学有错误,如:估计值缺少、无意义或缺少单位等,然后针对同学们测量中出现的错误加以分析与纠正. (4) 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尺的位置要放正. ②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③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还要有单位. 3.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测量工具本身不够精密、方法不够合理、估计时有偏差等.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有效减少因读数和估计引起的误差. 分析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 知道自己的“尺” 请同学们互相合作,测出自己的身高、一拃的长、一步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培养同学的团结协作精神,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愉快) 然后用自己身体上的“尺”测教室的长与宽,课桌的长与宽,门、窗、黑板等的长与宽,再用刻度尺(最好用卷尺)测量并进行比较. 5. 时间的测量 (1) 测量工具与单位. 展示各种计时器:停表、机械表、电子表、钟等.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秒(s),另外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m). 1h=60min;1s=1000ms; 1min=60s;1ms=1000μs; 1h=3600s. (2) 动手实验. 请同学们展示各自测量时间的工具. 同学们可相互配合,测出自己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再测测跳动10次与80次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 脉搏跳动次数所需时间10次80次1min (3) 把全班同学的心率统计出来.(可分组集中再全班集中) 6. 直方图 直方图的特点是能把统计结果直观地表示出来,带着学生分析课本中第10页的直方图.了解它的含义,并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如: (1) 这个班同学身高集中在多少厘米范围内? (2) 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练习:请同学们仿照身高的直方图画出本班同学心率直方图. 7. 本节小结 (1) 长度的测量. ① 长度的单位:米(m); ② 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 时间的测量. ① 时间的单位:秒(s); ② 测量工具:钟、表. (3) 误差. ①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②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③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 布置作业 (1) 测出磁带盒的长、宽和厚,请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并列出表格表示. (2) 可与同学配合测出你在操场跑道上跑100m所用的时间. (3) 你能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出课本一页纸的厚度吗?谈谈你的方法,实际测一测,看是多少? 9. 板书设计 1.2动手做实验 1. 神奇的物理现象 (1) 隔掌吸钉;(2) 纹丝不动;(3) 成像奥秘;(4) 安然无恙. 2. 长度测量 (1) 测量工具——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米(m).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尺的位置要放正. ②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③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还要有单位. 3.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4. 时间的测量 (1) 测量工具——钟、表. (2)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秒(s). 5. 小结 (1) 长度的测量单位 测量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 时间的测量单位 测量工具 (3) 误差 七、教学体会 1. 由于新教材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激活了同学的思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由于师生共同做实验,协调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创造了和谐的课堂环境.同学们都基本上掌握了长度与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知识,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 2. 为了使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建议把直方图部分放到测量时间之后.长度的单位虽易掌握,但对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很多同学都存在问题,建议在两节课之后,应安排一节活动与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