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

时间:2011-05-03 11:43来源:本站 作者:何润伟 点击:

(2006年3月10日全国初中物理研讨会资料)

主讲人:何润伟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组负责人
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主编
 

·9月9日,温总理向全国的老师们祝贺教师节,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第一件事是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
·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
·9月10日教师节,温总理考察乡村中小学纪实:温家宝一行来到潭柘寺中学。走进初二(1)班,看到同学们正四个一组相对而坐上数学课,温家宝询问原因。老师答道:“这是教改的方式,便于讨论问题。”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做学生从小不仅要学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过去教育的毛病就是把手、脑分离。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这种知识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这就要养成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习惯。”

新课程正在给基础教育带来本质的、积极的变化,其成效将在今后逐渐显现出来。

一、新课程的教学观
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
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师生互惠。
不再提“主导”与“主体”。
教学过程应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应是开放的过程。
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探究。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个性化的艺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摆脱学生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凡是教师能讲的,就绝不让学生去做”,而新的教学理念是:“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就绝对不去多讲。”
教科书只是课程资源之一。最多只是学习资料,不再提“以本为本”。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有时更像资料员。
教学观的转变:
·由重传授→重发展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差异性教育转变。
·由重教师教→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重过程转变。
·由单向信息交流→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由居高临下→平等融洽转变。
·由教学模式化→教学个性化转变。
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教师仍然把课前准备等同于编写教案;
·课堂讨论的设置中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组织不严谨、讨论不到位的现象;
·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差异教学在教学各环节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齐读、齐问、齐答代替了自主阅读、个别提问和个别回答,教师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创见地作答”和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一些科学探究流于形式;
……

二、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多元化
多元化表现在:社会经济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八种不同的智能)、学习学习风格差异(冲动型、反思型;求同或求异)、发展差异(心理、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差异)、性别差异。
教育应该促进人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人的八种智能:
(1)语言智能
(2)数理逻辑智能
(3)身体运动智能(技巧、协调性与灵活性)
(4)音乐智能(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5)空间智能(建筑师、理论物理学家)
(6)人际关系智能(理解别人,与人合作)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把握,自我心理调节)
 (8) 自然观察者智能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与多样化,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本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标志,现代教育应从因材施教向因人施教发展。
教育是“动力泵”,不是“筛子”,办学哲学是有教无类:承认学生差异、因人施教、照顾差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几种国外常见的教学方法
讲述——教师陈述信息、思想。好的讲述应该是友好、幽默、清晰、富于激情、表达流畅。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
讨论——通过信息互动进行学习。讨论是一种情景,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交谈来分享信息、观念、或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不是讨论,只是背诵。
独立学习——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和工作。如作业、复习
其他还有如:游戏或竞争、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座谈和访谈、发现、讨论、实地观察、调查或考察、讲座、程序教学或计算机辅助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游戏、活动、口头报告、问题教学、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示范

三、好的课堂应当是什么样的?
好的课堂教学,要致力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与全面落实,而不能仅仅是过分关注于“知识”或“技能”等单维目标的实现。
它带给学生的收获应是多方面的:
(1)经验的激活、丰富和提升
(2)知识的建构与运用
(3)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改进
(4)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5)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6)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1、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要有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将知识组织进意义网络中。
能够带给学生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教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的。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质疑、调查、探究,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2、要把物理教学放在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具体情景中
如社会情景、生活情景、自然情景、现代科技情景。
要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面对有理智的挑战,以促使学生获得认知上的洞见。
要“加强物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3、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
·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思考,推动科学探究活动。
·创造有助于科学探究的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积极性;了解同学的疑问和惊奇。
·制定清晰探究目标,有明确的活动指向。
·与学生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组织好合作与交流。
·让每个学生担负起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责任。
·承认学生的差异,鼓励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科学探究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小组应对探究的问题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探究方法,尊重学生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敢做、敢思、敢说,真正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科学探究课应有不可预测的情况,教师应沿着学生的需求去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科学探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有什么不同?
问题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4.课堂教学要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怎样组织有效的讨论?
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启迪学生 的思维,体现不出讨论的价值。
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不是在等待,不是在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它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怎样面向全体学生?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课堂的一言堂好吗?
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未成功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没有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更没有想到让学生质疑方法的差异,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的口头禅:“抓紧时间……”、“动作快一点……”
教师角色的变化,应从教师很平常的语言中发生质的变化开始。

四、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
传统评价:认知目标;教学设计的严谨;样样俱全。
新课程的评价:
1、是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师生、生生之间能否保持有效互动;
3、能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学习材料、时间、空间上的保证;
4、三维目标是否落实;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6、学生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点击此处下载PPT讲义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