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

时间:2011-05-11 16:32来源:本站 作者:汪延茂 点击: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  汪延茂

 
交流要点
一、了解学习与研究物理学的基本途径;
二、理解教学总目标和它的三个维度;
三、如何从教材和评价两个方面把握“过程体验性目标;
四、两个课案和一个课例的说明与点评;
五、8年级初中物理修改说明;
六、我们倡导的“三给”“五动”的课堂教学原则;
七、建议物理教师要学点自然辩证法知识。
 
了解学习与研究物理学的基本途径
一、观察实验的途径:
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各种现象的特征和数据。
二、理性思考的途径:
将观察实验中收集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经过思维加工处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某些结论性的东西(概念、规律、理论)。理性思考主要包括科学抽象、科学想象、科学猜想、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推理与判断等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可见,物理学是建筑在观察实验和理性思考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学习与探究,其中一条指观察实验,另一条指理性思考。
 
认识什么是实验: 
所谓实验,通常指用人工的方法再现自然现象的过程。例如,伽利略在教堂里,留心观察吊灯摆动,为了研究这个自然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他用各种物体替代吊灯,并用绳子将它们吊起来,模拟吊灯的摆动,重现吊灯摆动的自然过程,这就是实验。实验中除了要收集过程中的现象,必要时还要进行某些测量,收集相关数 据,现象和数据统称为实验证据。
实验若按照有无测量的要求来划分,有“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实验,只要收集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根据收集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思维的分析,然后,作出大致的判断。定量实验,不仅要收集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还要进行必要的测量,收集数据,然后根据现象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进而找出某些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如伽利略关于摆的等时性实验,就是定量实验,既要测量摆体的质量,又要测量摆线的长度,进而找出摆动时间跟摆体的质量无关,跟摆线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学生学习后进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智商相差无几,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后进的主要原因是:
1、学习目的不明;2、学习兴趣不浓;3、学习方法不对;4、学习毅力不强;5、学习态度不端;6学习习惯不良。                                                                     
“目的、兴趣、方法、毅力、态度、习惯”这些因素均与学生的智力无关,它们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些非智力因素,跟我们今天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两维,即“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
 
剖析科学素养的主要结构
科学素养的主要结构有: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知识与技能。
价值观——是一个人辨别是非,区分真、善、美  与假、恶、丑的依据,它对人的行为、情感、态度具有引领和指挥作用。
情感——美好的情感是维系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朝着价值取向和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的扭带。
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质量的关键。
知识与技能——是一个人能否有质量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在这一目标的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上,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感悟,甚至领悟“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因为任何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历过程、应用方法、同时还需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三维目标提出的本因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并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人,一般应具有以下条件:
“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二是他能应用科学的思想、观点、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问题;三是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有对问题处理和解决的价值判断意识和能力;四是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毅力,充满激情的心理,高度负责的精神等良好的品质”。                           
可见,三维目标是从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需求提出来的。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因为一个人要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必须要经历索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而在知识索取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中,方法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常把方法比作通向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是否有了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就一定能到手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人根本就没有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参与到索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去,也就是说他对有关知识与技能,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意识,就很难有想学的兴趣和意愿,于是,马虎、应付、甚至抗拒等不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样,又怎能将有关知识与技能真正学到手呢?因此我们说,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维目标的界定                                
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仅是今天三维目标中的一维。以往,我们常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将知识要求界定为四个等级的水平,用“能”和“会”行为动词,把技能要求界定为两个层次的要求。今天课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的界定,跟过去基本相同。新课标将另外的两维要求合在一起,统称“过程体验性目标”,用“经历”、“感悟”、“领悟”等行为动词来界定。怎样把握这些界定?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跟老师们一起共同来讨论的问题。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一界定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来具体说明,目的是让老师们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这些界定。
 
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               
 初中物理教材所呈现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的一些性质,物质运动的某些基本规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宇观层次。这些内容就知识和技能目标而言,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知道和能”的层面上,为数不多的,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和会”的界面上。但是,教材在展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十分注意渗透过程体验性目标的要求。
例如,教材在呈现物质性质、揭示物质运动规律、探究物质微观和宇观结构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时,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获取过程的呈现和方法应用的指导,以及在这些过程中 ,前人科学品质的再现和今天学生需要经历、感悟、领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渗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希望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的原因。更是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怎样把握过程体验性目标要求                
所谓“经历”主要是经历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训练过程,这是过程体验性目标的最底要求。具体地说,要使学生通过经历,知道某个概念是怎样从大量的现象中抽取出来的,某种规律人们是怎样从大量的证据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某种技能需要通过怎样的训练过程才能形成。所谓“感悟”“领悟”主要指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悟性。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从教材为主的课程资源中挖掘这些因素,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切莫忽视它们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东西。其次要从学习评价上作出努力,以促进学生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建议从以教材为主的课程资源中挖掘过程体验性目标要求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应当怎样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中,挖掘过程体验性目标的要求,以供老师们参考。希望老师们能坚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只要我们坚持这一方向,并认真实践,相信,巢湖市的物理老师们,一定能为我们今天的初中物理教学,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空。
例1、认识物质的性质——质量
教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类呈现不同物质,目的是让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悟出,组成物体的物质在客观上存在多少之区别,进而引导他们从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这里应用了分类,比较、抽象等科学思维方法,指引学生获得“质量”这个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的是质量概念由来,以及由来过程中的方法应用,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质量的定义。
 
 
又如教材用同样的形式,呈现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感悟在这些因素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不变的因素,就是物体的质量。进而领悟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这里,还要让学生明白,大凡能称之为事物的性质的,一般应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不变性和普遍性。否则,就不能说它是某种事物的性质。
 
 
例2:探究物质的特性——密度
教材通过呈现科学探究大致过程的形式,以引导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它们在组成的疏密上,普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变性,以及定量表达这一特性的知识目标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猜想的作用,感悟“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领悟“观察与实验”、“比较”、“比值”等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价值;感受分工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例3:关于压强概念的形成
教材首先采用图示启发,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共同特征,抽取出压力概念。
 
然后用图示方法给学生提供,压力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猜想依据。
 
 
……
……
 
对两个课案和一个课例进行点评
一、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二、探究电路的电压
三、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
 
课题——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经历使一只小灯泡发光的“尝试性连接电路”的过程,感悟简单电路由哪些东西组成,知道通路、短路和开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线条代替导线,自行设计符号代替电池、开关和小灯泡,把自己尝试使小灯泡发光所连接的电路,在纸张上表示出来。进而感悟统一、规范画电路图的意义,学会画电路 图。
3、让学生经历使两只小灯泡发光的“尝试性连接电路”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共同点,进而领悟串连与并联两种连接电路的方式。
二、教学过程安排:
引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看教材中两个图,一个是从宏观上展示家庭的电路,另一个是从微观上展示电脑芯片上的电路,尽管它们展示的电路比较复杂,但只是电路的一部分。一个简单的,完整的电路应当包括哪些东西呢?
……
……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