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教学课件 教学案例 试卷交流论文共赏
返回首页

困惑 求索 期待——走进课堂的反思

时间:2011-05-03 13:22来源:本站 作者:吴中享 点击:

(2006年3月10日全国初中物理研讨会资料)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三中学  吴中享

 

摘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很长时间,她就像一阵春风让人高兴过,成为一种动力让人鼓舞过,但也成为一种招牌让人痛心过。作为一线的教师困惑之余不得不冷静下来进行反思:新课改应如何去想、去做,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去设计。反思已走过的路,求索与期待,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反思  体现  设计  创意  发展

 

一、困惑与反思:新课改不应该成为为旧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件漂亮外衣

1、权力与自由

案例:在“测量物体的质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分别拿出一满杯水和半杯水。

师:同学们!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生:(睁大眼睛)一个是满杯,一个是半杯。

师:满杯水和半杯水有什么区别?

生:满杯水多,半杯水少。

师:很好……

而笔者曾把这个问题摆在小学生面前,答案比这要丰富得多。虽是主导和主体对话,但这种一问一答、不用思考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通过剥夺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权力和自由,而获得“教学秩序井然”的评价。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还普遍存在。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新课改仅仅是几幅标语,几句口号而已,甚至成为学校装潢门面的招牌、争夺生源的招生广告。

2、模式化的训练与灌输

以分数论英雄,分数仍然是衡量一位教师、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教学态度、管理体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标准。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但在评议会上一些观点引起人们的思考:“这节课如果能和考试结合起来就更好了”“不能适应考试的课没有用!”在许多老师们看来,考试评价仍是制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疑惑下,“魔鬼训练”“强行灌输”越发而不可收,教师的心理负担沉重,学生的潜能被扼杀,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有人说学生就像载重汽车,初中阶段不要无限制地增加负荷,而是要不断地加油。

3、曲解“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案例:一位教师在“电功电能电功率”的教学中在黑板上留下了以下问题:(1) 什么叫电功?(2) 什么叫电能?(3) 电功和电能的关系是什么?(4) 什么叫电功率?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看课本,同座位或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自主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否则将会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自主学习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不大;自主学习应是一种理性的探索性的活动,否则是毫无价值的盲目学习。“小组合作”是学生在遇到一定的困难或问题情境时展开的相互认可式的交流、不同意愿的争论、探究式共同攻克难关的活动,否则这种“小组合作”往往会演变成无效讨论。

4、主体参与不足与主动参与不够

案例:在一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观摩课上,教师在学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之后进行实验时,选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其他学生根据这两位同学记录的数据进行总结。整个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

科学探究绝不是只选取少数人参与活动,而应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少数人的探究活动使得主体变得无力和无奈。

反思以上现象,一些观点应该得到张扬:新课改和讲授式教学并不对立;新课改并不反对考试;但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课堂不应该是对学生进行“魔鬼训练”的场所;课堂不应该是教师行为的模式化的工地。当然课堂改革不是对旧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抛弃,旧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程序性、预设性,但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每个学生只对自己负责,施教者和受教者界限非常明显,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长此以往,其导致的后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

 

二、求索原因:新课改新理念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教学对象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什么方法呈现知识、应形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方式和习惯等。我想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是个小社会

课堂是一个小社会,有着独特的秩序和文化。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整合三维目标,让课堂充满活力,思维活跃、情理交融。要达到这些目的,课堂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问、怀疑批判的权利,更多地释放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应引导学生多多地关注生活和社会,更多地关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体现科学性、人文性。更多地挖掘教材的资源,如噪声与环境、光污染、气候温度与环境、电磁辐射与污染等。还有机械效率,热机的效率,水的比热容、热岛效应等这些与时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一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往往能引出具有深远的社会现实和时代价值的问题。

2、学习方式应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设计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与乐趣,使学生尊重事实、探索真理,从不同的途径寻找证据,特别是懂得利用身边的物品做科学研究的意义。使学生在玩、做、思考、合作、交流中让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在个性化、人性化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例如在“光的反射”这一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可能很多,这是思维的源泉,但对规律的探究可能从来没有过。我的课堂设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感悟入手,逐步建立猜想,培养探究的兴趣。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参与提出探究方案。当然对于刚刚涉入物理之门的初中学生来说,对问题的思考可能是肤浅的、发散而凌乱的,这没有关系,关键是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最重要的。但科学探究不能面面俱到,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提炼为几个核心问题。不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探究,可以让师生共同完成。让交流、研究、发现等认知活动显现出来,使学习成为思考、质疑、批判、发现的过程,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3、体现思维方式的启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有人说课堂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思维”,一个是“体验”。“今天的思维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课堂教学设计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启迪。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维的启迪才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三、期待未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设计我们该做什么

1、互动的环境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如果说“启发式教学”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改进,那么“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设计弥补了“启发式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摆在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激励下动手动口,去发现,去创造。给他一次登台的机会,让他们展示一下自我的实力。多多地创设生活的情景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知识的融会、能力的切磋和美感的互通。在多维互动的环境中对他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观的教育,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2、合作与竞争能促使学生灵感的迸发与感悟

课堂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方式:合作性和竞争性。合作与交流是一种学习习惯、一种素养,学生不再只对自己负责,体现出互助性;竞争与比试看谁学得最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在合作与竞争的情境中促进学生思考、质疑、思辨和灵感的迸发。但竞争决不是分数的排名。

3、实验的创意与设计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把演示实验设计为分组实验,把验证性的实验设计为开放性、探索性实验。如我在施教“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学过相关知识,于是我把它设计成开放性的探究实验,学生自选器材,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小组进行合作。有的小组制造烟雾、有的小组勾兑肥皂水、有的小组用嘴哈气、有的小组用喷雾器向空中喷雾,有的小组用纸板,实验的结论很容易发现。但是有的小组在装肥皂水的瓶子里又放进烟雾,在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时却发现光在烟雾中和水中不是一条直线;有的小组让水流动起来,让光沿着流动的水进行传播,惊奇地发现:水在流,光也在动;有的小组让光沿着纸板传播,发现白纸板和黑纸板上的光明暗不同,得出:颜色深对光有吸收作用;有的小组让激光通过盛水的玻璃杯,在对面的墙壁上的光斑会变大。科学的发现往往是在意料之外产生的,也许这些发现并不成熟,但这就是创新。

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创意性的设计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实验的设计应立足于让学生多多地参与、动手。也可以把实验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一张白纸、一根橡皮筋、一个方木块、一个饮料瓶、学生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从小处入手,小小的创意也许能拨动学生的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4、问题的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位哲学家曾经指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创新源于问题,从问题开始,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设计要具有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才有强烈的激发作用。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可讨论性、可交流性,要具有意义和价值。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问题总比“这节课你听懂了吗?请完成下列作业”更具有感染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验后的思考往往比实验本身更重要。一节课的设计留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唤起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是我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

5、让“创意”引领课堂

在讲授沪科粤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的质量”这节课时,授课者在学校附近的超市里录了顾客购物的一段录像,一位顾客在一个商品包装上寻找什么?这引发了学生的猜测:可能是生产日期,或者是生产厂家,也有可能是质量、净重等等。接着,授课者又拿出方便面、饼干让一些学生去寻找与质量有关的标志。小小的创意让平静的课堂成为学生大胆表现想像力的场所。另一位授课者则在网上搜索人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的数据一览表,让学生对照讨论、估算自己是过重还是过轻。这些小的创意设计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融入社会;让教与学走出课本的束缚回归到现实中来,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展望未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多一点内容上的真实,少一点形式上的空洞;多一点创意和设计,少一点僵化的模式,让课堂教学设计发挥它应有的活力。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呼唤着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

 

参考资料

[1]廖伯琴.走进课堂——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草根化研究: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

点击此处下载PPT讲义

点击此处下载PDF论文

(责任编辑:教材服务中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